古谚云:千般鲜味离不开盐,行走天下离不开钱。人类对盐的熟悉是从作为食用的、单一的生涯必须品最先的。开门七件事:柴、米、油、盐、酱、醋、茶,这充实说明晰盐是人民生涯的必须品,可与米面并重,而且一日不行或缺,且无他物可代。《汉书》称盐为“食者之将”,人人仰给;《管子》卷二十二《轻重甲篇》说“无盐则肿”,黎民不食盐则四肢乏力。这就充实说明人不能脱离盐而生涯。
盐又是工业的主要质料,它的用量和使用结构可以反映出国家的工业生长水平。盐照旧农牧渔业的生产资料,传统的出口商品和主要的战略储蓄物资。盐利税收入是我国主要财源之一。我国的盐利收入在秦汉以前虽无资料可查,但在唐代,盐利税收曾达680万贯;宋朝曾达二三千贯;元代曾达700余万锭;明代曾达200万两白银;清代曾凌驾1000万两白银,甚至数万万两之多。中国人民共和国开国50年来,只管其他工商业比重迅速增添,但盐业系统为国家积累的利税收入亦达700亿元左右。
由于盐的特殊性能,决议了盐的特殊作用。盐,古往今来,不仅对人民生涯至关主要,而且在一定水平上,对人心的安宁、政权的牢靠也有着极大的关系。1942年,毛泽东在关于经济问题与财政问题的陈诉中指出:“盐是边区的很豪富源,是平衡收支口,稳固金融,调治物价的主干,很大一部门人民赖盐以交流外货,相当大的一部门军队、事情职员赖盐以维持生涯或津贴生涯,盐又是政府财政收入的一个主要泉源,故对边区有着很是重大的作用。”
新中国建设以后,党和政府对盐业生产建设和运销事情也十分重视,1986年,国务院办公厅在批转国家经委、国家计委、轻工业部《关于生长盐业几个问题的叨教》时指出:“盐是关系国计民生的主要产物,既是人民生涯必须品,又是主要的工业质料。随着国民经济的生长,盐的需要量将会大幅度增添,制盐工业的职位将更为主要”。由此可见,盐在国民经济中占有相当主要的职位。